【论文摘要】在我国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关键期,以高考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旨在破解教育发展中的难题,推动整个教育链条的良性发展,追求适合的教育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培育教育改革新动力。 【论文关键词】考试招生;高考改革;教育发展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重启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议程。随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加分和高校自主招生等四个配套文件,标志着以高考改革为核心的招生考试制度迎来全新的"2.0时代"。在重启教育改革的关键期,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势推动着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即从"分分计较"向"人人成才"转变,从"考什么教什么"向"需什么教什么"转变,从重视规模扩张向促进公正公平转变,从依靠行政旧观念向培育改革新动力转变。 一、聚焦成长成才,树立适合的培养目标 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重大方向性问题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当前,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一大批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本要靠人力第一资源;扭转社会唯名校、唯学历和家庭"逼子成龙"、"逼女成凤"的风气,帮助学生跳出"小考鸭"泥潭、实现自由翱翔"小天鹅"的梦想,关键还在于正确的育人导向。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了,一切努力才有价值和意义。应试指向的教育被垢病的是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分数至上"的育人导向损及学生成长成才,造成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失调、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失调、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失调。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深刻思考和准确定位,追求有质量的适合的教育目标将是改革的新动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体现了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本轮改革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确立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宗旨,以尊重个性为核心理念,以多样实践为形态特征,以主动选择为行为方式,以奠基终身为育人目标,深刻诠释了《教育规划纲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根本追求。 (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健康发展 人以德立,国以德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品行不端,读书无益;心性不正,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一个真正完整的人,首先是一个具有品德修养的人。现今的一些教育对品德修养塑造缺乏深刻认识和有力举措,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轻实践、重理性轻情感的弊病,学生缺少主体意识,思想品德不够健全。人的全面发展与塑造健全品德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是塑造健全品德的前提与基础;具备健全品德,又会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改革激扬正确的育人导向,正在探索通过优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功能来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开启幸福人生、享受适合的教育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其一,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灵活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担当。其二,将德育贯穿、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将智商教育、情商教育、德商教育和财商教育等融人学科教学,体现"鲜、活、实"的特点,帮助学生全面实现自我价值。其三,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认识,丰富学生参与现实生活的体验。增加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的次数和时间,塑造学生客观的社会知觉,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能力内涵,促进终身发展 |